“十三五”以來,河池市采取“破、立、融、建”四項措施,科學推進鄉村綠化美化,累計投資近兩億元,綠化美化村屯1.85萬個?!叭涨?,自治區公布村莊綠化覆蓋率監測結果,河池市村莊綠化覆蓋率達47.22%,位居全區第一?!焙映厥辛謽I局局長韋幸力說。
近年來,河池市改變以往做法,破除傳統任務下達模式,引導村民在思想上“想要綠化”。采取自下而上自愿申報模式,由村民代表以村屯名義向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綠化美化申請,縣級林業部門組織人員核實后按程序提報來年村屯綠化任務,經市級林業主管部門同意后組織編制作業設計,編制完成的作業設計反饋給群眾征求意見,完善后報批實施。
“通過轉變原來被動安排任務的模式,村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,護村林、護路林、護宅林越來越多。2015年以來,全市累計種植苗木456.04萬株,新增綠化面積2.98萬畝?!表f幸力說。
該市立足群眾主體,依靠群眾、發動群眾,激發他們參與綠化。在堅持適地適樹前提下,創新群眾參與機制,通過廣泛征求農民新植苗木樹種意向,采購苗木分發給農戶,指導農民完成種植,采取“誰造誰有、誰有誰管、誰管誰收”模式,由原來袖手旁觀轉變為身體力行,使村屯綠化工作逐步實現從被動服務到主動融入、從“政府幫”到“自己來”的根本性轉變。2015年以來,全市累計發放種植核桃、紅心蜜柚、李果、楊梅、黃皮果等果苗316.94萬株。
該市將村屯綠化美化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,讓村民享受“綠色紅利”。堅持走產業融合發展之路,以鄉村綠化、鄉村旅游帶動經濟林產業發展。大化瑤族自治縣六也鄉加司村弄務屯村民自行選種芒果大苗321株、三角梅100株、紅心蜜柚小苗3500株,推動村屯經濟林產業發展。宜州區劉三姐鎮馬山塘屯結合劉三姐文化旅游,采取見縫插綠、立體綠化、花化彩化等綠化模式,提升村屯庭院景致,打造風情村落、民宿,引導農戶利用自家池塘、田地、住所,建設垂釣、休閑體驗等娛樂項目,發展周末經濟和民宿經濟。
河池市還積極探索建立長效管護機制,動員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管好綠化。針對綠化后期管護薄弱的問題,秉著“村事民管”原則,依靠和發揮村干和村民理事會的作用,動員和組織村民自覺管護,推選責任心強的村民擔任管護員,制定和實行“誰栽種誰所有、誰管護誰享用、誰毀樹誰賠償”的管護獎懲機制,使村民堅持管護,提高綠化苗木的保存率。(來源:廣西日報 記者:廖慶凌 通訊員:韋振懂)